古人有云:“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在我从事纪检监察工作的十几年时间里,看到一些领导干部因交友不慎被拖入违纪乃至违法深渊,“哥们儿”成了这些领导干部纪律大堤逐渐崩塌的蚁穴。
贵州省黔东南州原州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局长王家黔就是这样的典型。
从小就向往成为人民警察的王家黔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贵州省警察学校。毕业后进入贵州省公安厅工作。2008年,44岁的他被提拔为副厅级干部,担任省公安厅指挥中心主任。两年后,又转任黔东南州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局局长。
然而,走马上任不到一个月的王家黔,因为参加了一场“同学会”,彻底改变了人生。
“他和我一样,喜欢散打,在学校我们就在一个队里经常训练,人较内向,但精干、心细。”王家黔这样评价他的这位同窗——毕业后分配到凯里市公安局的王胜国。而此时的王胜国,早已不是民警,2003年下海经商后,已是凯里当地有名的“秀吧”“品客吧”等娱乐场所的老板。
从生活起居的照顾、隔三差五的聚会到包信封送钱,借着同学的情谊,王胜国很快攻破了王家黔的纪律“防线”,融入了他的“朋友圈”。
“开始觉得他为人慷慨、豪迈、仗义,是知己,是‘哥们儿’,后来越来越信任,收受来的赃款,都由王胜国带走打理投资。每个月都能准时收到他发来的短信,月收入的数字精确到元角分了。”王家黔说。
在与王胜国交往的四年时间里,王胜国不断将自己的朋友介绍给王家黔,还借着请公安系统的干部吃饭喝酒之机,显摆自己的关系。
在黔东南州公安系统打击黄赌毒的各项行动中,凡是有王胜国入股的场所,都一次又一次逃避了惩处。
“凡是在黔东南州经营娱乐场所的老板,没有哪个不巴结王胜国。他在公安系统里‘有人’,能有他入股,等于有了‘免死金牌’。”一位黔东南州卡拉OK的老板说。
欲望的阀门一旦打开,就如打开了“潘多拉魔盒”,王家黔再也收不住手,一步一步地坠入了严重违纪的深渊。
“2012年下半年,黔东南州公安局业务技术及办公用房项目即将对外招投标,得知这个消息后,通过王胜国帮忙,请王家黔将该工程交给我公司承建。”黔东南州某建筑工程公司经理何某承认说。
此时,王家黔脑中早已没有纪律底线,但凡王胜国开口的事,他都爽快地答应。之后,为感谢王家黔的帮助,何某分两次通过王胜国送给王家黔共200万元,王家黔请王胜国“代为保管”。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纪律无形,却最精准。自认为办事谨慎的王家黔,却“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因交友不慎、贪图享乐,被“哥们儿”的“糖衣炮弹”击倒,迎接他的只能是铁纪严惩和囹圄枷锁。
每每碰上这样的案件,我和同事们都扼腕叹息。一个领导干部就这样被所谓的“亲密”朋友拉进了深渊,既对不起家庭亲人,更对不起长年培养的组织。领导干部,"慎友"当牢记心间。(贵州省纪委纪检监察一室 张永嵩)
来源: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