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海瑞因其刚正不阿,嫉恶如仇,与贪官循吏相比就像笔架一样直直矗立,被称为“海笔架”。从其处决徐阶之子的故事中就可见一斑:徐瑛仗着其父徐阶为内阁首辅,公然在地方上霸占民田,经营产业,强抢民女。民众前去告状,反被收受其好处,充当其“保护伞”的当地官僚王明友杖毙。二人所犯之罪,罄竹难书。海瑞接手此案后,从地痞流氓鱼肉乡里查起,不顾阻力,追根溯源,最后顶着巨大压力断然处决二犯,还了当地百姓一方净土。
以古为鉴,思衬今日。河北某区原政协领导杨某充当涉黑团伙“保护伞”案;河南8名干部涉嫌包庇纵容狄谋涉黑团伙案等事例告诉我们,依旧有基层黑恶势力躲在“保护伞”之下,为祸一方,戕害百姓。若不是有“保护伞”在背后为黑恶势力提供庇护,黑恶势力又用违法所得给“保护伞”输送养料,各路魑魅魍魉又怎能粉墨登场?要做到“除恶务尽”,除了查处各类违法犯罪现象之外,更需纪检监察机关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深挖彻查党员干部涉黑涉恶腐败问题,斩断“以黑经商、以商养黑、以商养官、以官护黑”的黑色利益链条。不畏艰险,不惧阻力,慨然面对各类黑恶势力,在新时代秉承“笔架精神”。
“笔架”要够硬,吓不倒,打不垮。海瑞的故事传颂至今,不仅仅是人民群众对于“海青天”造福一方的崇敬,更重要的是面对被权贵包庇的黑恶势力,不怕威胁恫吓、不惧打击报复,而敢于向其“亮剑”的决心勇气。我们欣慰地看到,纪检监察干部在面对黑恶势力及其“保护伞”时,时刻牢记住了自己是老百姓的“最后一道防线”,在这场扫黑除恶斗争中,为我们守住了阵地、固牢了底线。“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纪检监察干部,就应是那永远都“在”的“龙城飞将”,用铮铮铁骨替人民扛起与黑恶势力及其“保护伞”战斗的大旗。
“笔架”要够直,行得正,坐得端。现在有些干部养成了说话做事给自己“留条后路”的习惯,鼓吹“太刚易折”,生怕因为干工作得罪了人,影响了自己的“政治前途”,甚至还利用职务之便给他人行方便,认为这样便是“升官发财”的捷径。但己不正,何以正人?如果将自身前途安危摆在首位,不管身后洪水滔天,长此以往,必将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被动局面。一个个黑恶势力团伙覆灭,一把把“保护伞”倒下,这样的成效,无不向我们讲述着纪检监察干部在面对黑恶势力“保护伞”时,如何勇于担当,迎难而上,用铁一般的事实诠释了他们的忠诚、干净和担当。(作者:邱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