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有媒体报道,湖南省有位扶贫干部,给人第一印象是个“斯文书生”,但这个“斯文书生”做事一点不含糊,抓扶贫工作敢作敢为。为了帮助贫困户创业,他动员在外打工的村民把工作辞了,帮其申请贷款、办理营业执照,安排学习养殖技术,使“打工仔”变成了小老板;为了发展村集体经济,他带领大家学习考察,提出走发展种植基地和组建劳务公司的思路,改变了贫困村的面貌,展示了扶贫带头人的能力与魄力。
既有攻坚克难、勇挑重担的干事热情,又有结合实际、科学决策、精准施策的业务能力。这位扶贫干部敢作敢为的背后,让我们看到了他助民脱贫的真心、精准扶贫的智慧和一抓到底的担当,这正是党员干部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迫切需要的可贵精神。
当前,有少数基层党员干部在扶贫工作中缺少应有的责任担当,有的工作敷衍了事,热衷于填表格、搞评比、造盆景,做表面文章;有的怕担风险、怕担责任、怕得罪人,面对矛盾和问题,不敢动真碰硬,优柔寡断,该作为时不作为,该担当时不担当,只要不出事,宁可不干事,错失解决问题的良机;甚至有的基层干部不但不认真履行干部之职,当好村民贴心人,反而横行霸道、滥用权力、损公肥私,令广大群众深恶痛绝。
党员干部的使命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群众谋福祉。要履行好这一神圣使命,就要当好一名“狮子型”干部,不仅要像狮子那样善谋善战、勇往直前、攻坚克难,更需要有担当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责任担当是领导干部必备的基本素质。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当前扶贫开发进入攻坚拔寨冲刺期,能否夺取最后的胜利,对各级党员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级党员干部应发扬钉钉子精神,多走村访户想一些脱贫实招,而不是在办公室里“拍脑袋”,多啃一些扶贫路上的“硬骨头”,而不是摆华而不实的盆景;多一些苦干实干,而不是盲目蛮干,甚至畏缩不干,切实把担当精神落实到脱贫攻坚的全过程,真正做到敢作为、愿作为、善作为。
担当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高贵的品质。党员干部的担当就是要敢于创新,敢为人先,主动揽事不推诿,主动作为不推责。廖俊波同志曾说:“认准的事,背着石头上山也要干!”扶贫干部也要有这样“背着石头”上山的精神和劲头,才能攻克扶贫路上的一个又一个堡垒。事实证明,一心为民,真抓实干、敢于担当、不畏艰难的“狮子型”干部,才能带领人民群众跨过一道又一道难关。那些习惯推诿塞责、文过饰非的“鸵鸟型”干部,好大喜功、自吹自擂的“孔雀型”干部,瞻前顾后、畏畏缩缩的“病猫型”干部,人民群众是不会欢迎的。(钱立功)
来源: 中国纪检监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