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要论内容
调研要防止陷入“套路化”

【信息时间: 2017-05-12 来源:上海嘉定   阅读次数: 【我要打印】【关闭】

    提前告知调研方式和内容,本是为了给开展调研工作做好准备,让调研更有效率和针对性。然而,一些领导干部下基层调研,却落入了套路化模式:第一步,打招呼,提前安排;第二步,走线路,定点参观;第三步,听汇报,开会座谈。

  调研一旦“套路化”,别有用心者就会有机可乘。一些基层单位瞄准空子,大造“盆景”。有的基层单位利用准备时间进行材料造假;有的提前安排线路,重点到示范点、样板区转一转,调研者看到听到的都是些被包装好的东西,导致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有的开座谈会时,发言的都是事先选好的人,发言的内容也是事先编排好的,“提意见”成了相互表扬。

  “套路化”的调研,不仅让人了解不到真实的情况,更难以推动工作向前发展。要防止调研陷入“打招呼、走线路、听汇报”的模式,遏制调研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不正之风。一方面,要改进调研方式方法。开展调研之前,必须做好前期摸底,找准问题,明确调研检查目标,尽量不提前打招呼,避免按设计好的线路被牵着鼻子走。要多深入一线随机走访,听听“张家长、李家短”,把看到的和听到的结合起来,深入分析,科学研判,全面客观地掌握当地情况,为正确决策提供准确的依据。另一方面,要严肃调研纪律。对于提供虚假调研信息的调研人员和故意掩盖事实制造假象的被调研单位,都要追究责任,尤其是对因提供虚假信息致使决策失误而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予以严厉惩处。

来源: 中国纪检监察报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