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情重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结交朋友,人之常情,天经地义。人常说,多个朋友多条路,朋友多了路好走;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交个好朋友,无论于生活,还是事业,都大有裨益。这样的例子俯拾皆是,数不胜数。但倘若交错了朋友,不仅无益于生活事业,还容易走向人生反面,这方面教训也不在少数。对此,古人讲:“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交朋友很有学问。从某种程度上讲,选择什么样的朋友,就决定走什么样的人生路。对常人来说,交什么样的朋友,是个人选择、个人私事,干涉不得。但对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来讲,则有明确要求。《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提出:“全体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拒腐蚀、永不沾,坚决同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坚决抵制潜规则,自觉净化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决不能把商品交换那一套搬到党内政治生活和工作中来。”
这一要求的提出,有着沉痛教训,更有很强现实针对性。近日,媒体公布了一些落马官员忏悔录,引发网友热议,给人警醒警示。在这些忏悔录中,有一半以上的人将交友不慎视为违纪违法的原因之一。中央纪委七次全会提到,“忏悔录是用违纪干部的惨痛教训换来的”。应当说,这里的每一句话都有泣血的心痛。一半以上落马官员“达成的共识”,应该不是偶然巧合,而是具有明显规律性和较强说服力。
那就是,手握公权力的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交友观,交友要慎。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用权讲官德,交往有原则。”原则是什么,是度,是底线,是纪律,是要求。人们常说,在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干什么就吆喝什么。身为领导干部,走的是为官从政的路,干的是服务公众的事,其言行必然受到纪律规矩约束。不论是谁,都不能置身事外。譬如交友,就得按照要求来。如把握不好,处理不当,轻则断了仕途,重则身陷囹圄。
身为领导干部,究竟要交什么样的友?交友又该“慎”在何处?其实答案很简单,那就是择善而交、公私分明。择善就是选择那些品行良好、有益于工作、不与自己的职业行为相冲突的对象为友。做到择善的同时,还要做到公私分明,不能用公权力谋私利。
领导干部慎交友是老生常谈,可是,交友不慎致领导干部落马仍在现实中上演。原因是什么,知易行难,私心作怪,侥幸使然。实际上,有些领导干部缺的不是道理,而是实打实的行动。在这些人眼里,总认为那些“犯事”的是别人,是运气不好,离自己很远。真的是这样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正是针对这一点,中央纪委七次全会提出,对忏悔录“要系统整理、充分利用,在各级党校开设警示教育课程,能公开的都要公开,发给原单位党委(党组),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认真落实这一部署,充分发挥忏悔录“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的作用,最大限度地教育党员干部牢记使命,不忘初心;在交友上,既要讲感情,更要讲原则。
来源: 中国纪检监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