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群众、服务群众、维护群众。王岐山同志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湖南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要以心系人民的情怀弯下腰去联系群众,把党的好政策落到实处,增强人民群众对党中央的信任和信赖。心里装着百姓,不仅是一种职责、一种要求,更是一种责任。
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干部干得怎么样,分量有多重,不是靠自己说出来的,而是在老百姓心里称出来的。当前,有的党员领导干部脱离群众,高高在上,“对上负责,对下吆喝”,眼里只有领导没有群众,对人民群众的疾苦视而不见;有的不愿不会不屑与群众打交道,听不到真声音、摸不到实情、找不到好办法,做决策往往走弯路错路;有的干部下乡慰问只为凑热闹应景“摆拍”走过场,门没进、凳没坐、水没喝,就钻进空调车“独自享受”,如此“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式的形式主义不仅访不到真情,问不到真相,更会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寒了民心。
“党员干部要做人民群众服务的带头人,做人民群众信赖、尊敬的贴心人”。心系群众鱼得水,脱离群众树断根。事实上,心系群众从来就不是一句口号,做群众的贴心人必须实打实地见行动,做到“身入心入”。那种下基层走马观花,装样子、搞形式,隔着车窗“观察”群众、通过听取汇报“了解”群众、热衷拍拍脑袋来“指导”群众的做法,只会导致群众与干部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
“纸上谈兵,不如下马服务”,身体力行永远胜过千言万语。党员干部紧密联系服务群众要有“正确的姿势”,主动去除思想深处的“官气”,放下架子,多下基层,多接地气,和群众“同坐一条板凳”,视群众为亲人,与群众交朋友,同群众面对面,对群众“掏心窝”,真诚地听取群众的呼声。把群众当镜子,照照自己言行不足,照出群众疾苦;多与群众换位思考,为群众排忧解难,真正同人民群众干在一起、苦在一起、累在一起。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为民服务是好干部的底色,也是共产党人最响亮的政治宣言。做群众工作,就要将心比心、换取真心。心系群众,就要落到为民造福上来,群众想什么,我们就干什么,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把群众呼声、群众需求作为干事创业的第一信号,把群众满意作为工作的根本目标,把事情办到群众心坎上。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各级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党分忧、为国干事、为民谋利。“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心里装着老百姓,对个人名利想得透、看得淡,对群众利益想得多、看得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要“多练真功夫,少秀花架子”,多做雪中送炭的暖心事,多下啃硬骨头的苦功夫,真正将群众观点、群众利益深深地植根于思想中,落实到行动上,做到“知行合一”。这样,才能赢得群众的支持与称颂,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郑端端)
来源: 中国纪检监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