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以来,江苏省淮安市纪委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创新推进纪检监察组织人事改革,组建组织部,落实提名权,进一步拓宽工作外延、丰富职责内涵,为强化执纪监督问责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聚焦主业内设机构再调整。在第一轮调整的基础上,按照内设机构、行政编制、领导职数“三不增”的要求,对市纪委机关内设机构进行再调整,撤销4个室、增设3个室、组建2个部,最大限度实现资源优化整合。组建组织部、宣传部,职能更明确、架构更优化、活力更激发。增设纪检监察干部监督室,专司全市纪检监察系统干部监督工作,切实防止执纪违纪和“灯下黑”。坚持机构、人员向主业倾斜,调整后包括5个纪检监察室在内的执纪监督职能室增加到10个占14个内设机构的71.4%,执纪监督一线人员占总编制的65.6%。
先行先试纪检干部提名权。2011年就出台了《县区纪委监察局市直单位纪检监察机构领导干部职务任免交流实施细则》,由市委赋予市纪委全市纪检监察领导干部提名权。2014年7月,市纪委与市委组织部协商一致,又制定了《关于县区纪委副书记提名、推荐、考察、任职等程序暂行规定》,全力推进“各级纪委书记、副书记的提名和考察以上级纪委会同组织部门为主”落地生根。2014年8月,首批2名拟任县区纪委副书记人选经市纪委提名、推荐、考察后,报市委常委会研究,与拟提拔担任县处级干部人选一同公示,并由市委下发任职决定,作为正科职干部的县区纪委副书记从此纳入市管干部序列。
主动探索派驻机构全覆盖。围绕中央精神,市纪委取得市委支持,明确了市纪委派驻纪检组长(纪委书记、纪工委书记)在任职交流中,担任驻在部门党组(党委、党工委)成员职务时,按提任同级领导职务的先后顺序排名。加强组织建设,2014年7月,经市委批准新成立7家纪检监察机构,市直纪检监察派驻机构达到64家;各县区也纷纷行动,洪泽县新成立纪检组织18个,为下一步实现派驻机构全覆盖奠定坚实基础。
强化巡视专设联络办公室。按照上级要求,切实加强巡视工作的组织领导与协调,在市纪委专设市委巡视工作联络组办公室,由市纪委常委兼任主任,承担日常巡视联络等10项职责,并积极探索建立县区纪检监察工作室、市直派驻纪检组巡查办法,用实用好巡视监督这把利剑。2014年8月,江苏省委第一巡视组进驻该市开展巡视,淮安市委巡视办主动履职,靠前服务,公开举报方式,设置专门值班电话、接收短信手机和邮政信箱,确保巡视组真实了解、全面掌握情况,真正当好“千里眼”,找出“老虎”和“苍蝇”,遏制腐败现象蔓延势头。(江苏省纪委)
来源: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