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蝇”虽小、危害却大。四川广元市纪委紧盯基层,下沉纪律审查力量,全方位出击,切实解决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让“苍蝇”无处藏身。1至7月,全市纪检机关查办损害群众利益案件290件,占全部案件的48%;乡镇纪委办案274件,占立案总数的52.4%。
“三管齐下”找问题
筛选群众信访举报较多的50个乡镇设立监测点,由片区纪工委和所在乡镇纪委管理,市县纪委领导联挂;采取常规举报与定期接访、网络举报与舆情监测相结合方式,及时发现问题,快速核实处理。1-7月,通过信访分析和初核发现案件线索158件。
通过专项检查发现问题,充分发挥纪委的组织协调作用,协同相关部门开展财政资金专项审计、民生项目专项检查、“四风”问题常态暗访……在监督检查中发现问题、排查线索。今年已开展民生项目实施情况、“四风”问题等各类专项检查6次,发现问题线索53件。
坚持深挖细查,注重从已查案件中捕捉新线索,从一般线索中捕捉特殊线索,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挖出连带线索、突破隐藏问题,扩大办案效果。今年1月,利州区大石镇纪委收到群众反映光荣村征地拆迁补偿款兑现不及时问题,该镇纪委深入分析,认真调查核实,查清了村干部套取补偿款的问题,还由此及彼,核查出该镇青岩村也存在同样的问题,经查,两村干部共套取征地拆迁款138万余元,5名村干部受到相应处分。
“顺藤摸瓜”巧突破
“今年3月份,我们接到群众举报,反映宝轮镇城建办负责人高显刚工作作风不实的问题。在市纪委的直接指导下,我们进行了分析研判,顺藤摸瓜查出掩藏在作风问题后面的经济问题,高显刚因在该镇风貌塑造项目中收受工程老板好处费、红包礼金共计30多万元被移送司法机关。”利州区龙潭乡纪委书记魏广介绍。
为防个别党员干部“浑水摸鱼”或成“漏网之鱼”,广元市纪委对损害群众利益的腐败案件实行挂牌督办和驻点督办,复杂疑难案件由市纪委牵头领办。市县两级纪委分管领导带领室主任和业务骨干分片包案,深入基层办案一线,采取以案带训、现场教授的方法进行指导,提升基层纪检干部突破案件能力。今年以来,市纪委6次深入分管片区乡镇,进行驻点督办。经现场指导和督办,利州区从解家岩棚户区改造中“最牛钉子户”问题入手,经过为期2个多月的调查,查清区拆迁办、街道办、社区、村组20多人的违纪违法问题,给予党政纪处分18人,移送司法机关7人,追缴违纪款450余万元。
“市纪委对于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一抓到底,不仅要查,还要严查,不仅要严查,还在各乡镇逐一排查,对查办的典型案件及时通报曝光,并制作成展板在人口密集的乡镇和村社区集中展览,群众反映很好。”广元市委常委、纪委书记范继跃说。
“数质并举”强能力
去年7月,群众向苍溪县纪委举报天观乡卫生院乱收费的问题,该县立即责成联系该片区的第五纪工委牵头,组织辖区内乡镇纪委展开调查,一周便查清违纪事实,给予院长黄某党内警告处分,并免去其院长职务。这是该市推行片区纪工委牵头办案机制的一个缩影。
广元市纪委坚持“数质并举”,探索建立了乡镇纪委联合交叉办案、片区纪工委牵头办案、吸收群众代表参与办案、乡案县审、优质案件评选五项制度,先后成立市县派出纪工委、监察分局50个,建立乡镇纪委联合交叉办案组70个,切实解决了基层办案力量不足、质量不高的问题,突破了一大批发生在基层、损害群众利益的典型案件,全市乡镇纪委办案连续四年递增。
针对基层办案人员变化快、新手多、办案业务不熟的实际,广元市纪委坚持把业务培训放在重要位置,采取走下去、请回来、送出去“三位一体”相结合,全面提升办案能力,使“门外汉”变为“业务通”。坚持“缺啥补啥”,实行课程定制。将富有经验的办案人员“请回来”面授技巧,分批次将基层纪检监察干部“送出去”开阔眼界,参与上级纪委案件查办和业务培训,进一步增强其突破大要案件和挖掘窝案、串案的能力和技巧。2014年以来,全市选派50余名纪检监察干部参加中央纪委、省纪委业务培训学习,抽调23批次193余人参与省纪委办案。(四川省纪委)
来源: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