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唐]吴兢
出版单位: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2011-03-01
图书简介
《贞观政要》是唐代史学家吴兢著的一部政论性史书,全书10卷40篇,8万余言。这部书以记言为主,言简意赅地记录了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与臣下魏征、王珪、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关于施政问题的对话、大臣的谏议和劝谏奏疏以及政治、经济上的重大措施等。
《贞观政要》写作于开元、天宝之际。当时正处于“开元盛世”,但社会危机已露端倪。为了保证唐皇朝的长治久安,吴兢深感有必要总结唐太宗君臣相得益彰、励精图治的成功经验,为当时的帝王树立起施政的楷模。
《贞观政要》不按时间顺序,而是从总结唐太宗治国施政经验,告诫当今皇上的意图出发,将君臣问答、奏疏、方略等材料,按照为君之道、任贤纳谏、君臣鉴戒、教戒太子、道德伦理、正身修德、崇尚儒术、固本宽刑、征伐安边、善始慎终等一系列专题内容归类排列,使这部著作既有史实,又有很强的政论色彩,是一部独具特色,对人富有启发的历史著作。
内容选摘
贞观十二年,太宗谓侍臣曰:“古者诸侯入朝,有汤沐之邑①,刍禾百车②,待以客礼。昼坐正殿,夜设庭燎③,思与相见,问其劳苦。又汉家京城,亦为诸郡立邸舍④。顷闻考使至京者⑤,皆赁房以坐,与商人杂居,才得容身而已。既待礼之不足,必是人多怨叹,岂肯竭情于共理哉!”
乃令就京城闲坊,为诸州考使各造邸第。及成,太宗亲幸观焉。
【注释】
①汤沐之邑:住宿和沐浴斋戒的地方。汤沐,古代供诸侯朝见天子时住宿并沐浴斋戒的封地。
②刍禾:指喂养牛马的草料。
③庭燎:古代庭中照明的火炬。
④“汉家”二句:汉家,指汉朝。邸舍,汉代朝觐天子的人在京城中的住所。《史记·吕太后本纪》正义云:“汉法,诸侯各起邸第于京师。”
⑤考使:即朝集使。汉代,各郡每年遣使进京报告郡政及财经情况,称为上计吏。后世袭汉制,改称朝集使。
资料来源: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