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典】清者莅职之本,俭者持身之基。——《周书·裴侠传》
【注释】清廉是做官的根本,俭朴是立身处世的基础。
【解读】南北朝时期,河北郡郡守裴侠生活节俭朴素,吃的只是些豆、麦、咸菜之类的食物,很受当地百姓的尊崇。裴侠的堂兄伯凤和世彦,都是丞相宇文泰手下的幕僚,他们讥笑裴侠说:“人生做官,应当使自己的生活和功名一并好起来,像你这样的清苦,为的是什么呢?”裴侠回答说:“清廉是做官的根本,俭朴是立身处世的基础。活着在世,要受朝廷的称赞;死了以后,要流芳于史册。我志在努力自修,害怕有辱祖先,反而被人笑话,还有什么好说的呢?”伯凤等人听后很是惭愧。
裴侠一生无论作为郡守,还是身为重臣,始终坚持清廉为官,勤政为民,因而深得国家重用和百姓爱戴。封建时代的官吏尚且能如此清正为民,新时期的党员干部更应当以“清”为本,以“俭”为基,自觉坚定清正廉洁的政治信念,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堂堂正正为官,以艰苦奋斗克服享乐主义,以清廉之气荡涤奢靡之风,以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良好形象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信息来源:清风扬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