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重解决基层干部损害群众利益,不作为、乱作为的问题”是近阶段“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这一举措顺应民意、回应民声,符合群众利益,群众听了喜欢。然而一到真要整治的时候,很多部门、行业常常都会束手无策,自己的“不作为、乱作为”到底在哪里呢?
确实“不作为、乱作为”的定义很简单,但要找到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恐怕很难。因为“不作为、乱作为”问题是由一桩桩所谓的小事情组成,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中,是一种真切感受。也就是说没有群众的不满意和不良反映,或者群众不愿计价什么,那也就不会有“不作为、乱作为”的问题。
就提供服务的部门、行业来说,“不作为、乱作为”通常又与“谨慎”、担当”连在一起,界限比较模糊,甚至可以达到鱼目混杂的地步。这不仅存在自身发现问题难的问题,更需要有一种自我暴露问题的魄力和勇气。
因此,整治“不作为、乱作为”问题,就目前来讲,首要任务是督促相关部门、行业提供各自“不作为”、“乱作为”的问题清单,完整地表述出自己的权力和义务,并做到上墙上网。人民群众只有真正了解各部门、行业的业务受理清单,政策优惠清单、立案处罚清单等等,才能真正弄清楚哪些行为是“不作为、乱作为”。有了这份清单,群众才好评判,才好监督,整治效果才能真的显现。
作者:引风修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