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指出:“强化党内监督,重在日常、贵在有恒。要坦诚相见、开诚布公,让正常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成为党内政治空气的清洁剂,让党员、干部习惯在相互提醒和督促中进步。”这说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批评和自我批评依然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维护党内健康政治生态的治党利器。
我们常讲,一个人组织上入党是一时的事,思想上入党是一生的事。但光靠个人觉悟、修养,没有党内政治生活对党员的教育、改造、提高,是不行的。当前,一些党员把不讲纪律、不讲原则的习气当作潜规则,甚至在党内培植小团体、小圈子。如江苏省委原常委、秘书长赵少麟严重违反党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和组织纪律,在党内搞团团伙伙,大肆进行利益交换、利益输送,拉拢腐蚀领导干部,直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究其缘由,这其中固然有他们个人腐化变质的问题,但如果有严格的党内政治生活,时常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一治党利器,他们也可能会止步于这种常态化的“咬耳扯袖”,纪检监察部门也能及时发现和解决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
在这一方面,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给我们作出了很好的榜样。例如,李立三同志是中国工人运动的杰出领导人之一,他在历史上曾经犯过“立三路线”的错误,但是他勇于正视和纠正自己的错误。在不少大小会议上,他常说:“我叫李立三,过去犯过错误……”,他的自我批评非常诚恳认真,没有半点虚伪和装腔作势。事实上,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来的历史就是一个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不断修正自身错误从而不断走向胜利的过程。
《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也指出:“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强身治病、保持肌体健康的锐利武器,也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手段。必须坚持不懈把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武器用好。”只有用好组织生活这个经常性手段,营造批评和自我批评的良好风气,才能切实加强党组织对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
挺纪在前、一寸不让。党员、干部唯有运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治党利器,严于自我解剖,虚心接受批评,对待发现的问题深入剖析原因,认真整改,才能通过不间断地“洗洗澡、治治病”,锻造政治品格、激发信念精神,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构筑清朗的政治生态夯实基础。
来源: 金山区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