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手记·我在基层当“学生”
2月2日,周五,多云。
今天我来到外冈镇外冈新苑小区走访调研,要好好当一回“学生”。还别说,第一位走访对象,就是一位退休老教师。
邓文老师原来是一名小学高级教师,言语中透着儒雅,也有一份“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倔强。“我和老伴儿的腿脚都不方便,政府部门很关心,给我们办理了残疾证,出行方面的问题也帮我们解决了。”邓老师一开始便为相关部门“点赞”。然而他又话锋一转,把自己对于家人在退休镇保待遇上的一些疑惑,跟我抱怨起来。这些年,他整理收集材料资料,又认认真真手写了不少信件寄给相关职能部门,但没有得到能够完全解惑的答案。
“灯不拨不亮,话不说不明”。我耐心倾听、翻阅材料后,凭着在机关工作中的经验,把一些政策规定向邓老师作了解释说明。“你这样说,我就明白了……”在我耐心解说下,邓老师逐渐展开了眉头。我也将他剩下的疑惑记在心上,回去后马上与相关部门积极沟通,期待老教师的疑惑早日得到满意解答。
走访的第二位“老师”,是外冈镇管家村原来的老书记王祺元。我还没开口,他自己打开了话匣子,给我上起了“思想课”。老王说,过去每逢秋收季节,他和村里的党员干部们常常耕种到深夜,在田间地头睡上两三个钟头,就又起身继续工作了。“我们是党员,怎么能不带头呀?”谈话之中,老书记对于自己的生活困难始终轻描淡写,对于党员作风、镇里发展等话题却很是关心。
“非要我说建议的话……”在我的“逼问”下,老王想了想,“以后是不是可以搭建一些平台,让我们退休的老同志们发挥余热,给镇里发展多出出点子吧。”你看,他还是三句不离“奉献”。
基层是最好的课堂,群众是最好的老师。直面百姓群众,直指群众最迫切、最渴求的现实问题,需要我们当好“学生”,多听多想多思考,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与广大百姓群众真正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让百姓群众有更直观、更强烈的获得感。
(本文作者:嘉定区监委委员,区纪委、区监委第三纪检监察室主任 陆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