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哥,410房间需要增加一份饭!”“饭哥,320房间的隔离人员不能吃猪肉!”……听到隔离观察点的前台呼叫,我的神经马上绷紧起来,认真做好记录,及时和隔离点的餐饮负责人员进行协调。没错,我就是他们口中的“饭哥”。
3月,本轮疫情突然袭来,身为一名青年纪检监察干部,血气方刚的我立即向组织报名参加防疫支援工作,决心要和疫情“干一仗”。然而疫情却好像不愿意和我“正面交锋”——早早地报名方舱志愿者,通过网络搜罗学习了志愿者工作教程后,却因为人员安排等多种原因而最终没有去成。正当遗憾时,通知来了:“区内集中隔离点人手紧张,是否愿意调整到那里参加志愿工作?”
当然愿意!收拾好行李,我雄赳赳气昂昂地和其他3名同事奔赴区内某集中隔离点,撸起袖子准备大干一场。我接到的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每天的餐饮报送统计和协调工作。
可别小看这项工作,这个隔离点主要用于本土密接人员的集中隔离观察,疫情较为严重时,每天用餐人数有上百人。不仅如此,每天还有不少人员解除或进入隔离观察,也带来不少的饮食禁忌和特殊需求,要求我们精准掌握、随时更新。
你看——有的人胃口大,一份饭吃不饱,我们发现后马上协调管理人员适当增加饭量,避免他们饿肚子;有的人因为身体原因吃饭有禁忌,我们逐个排摸记录,协调给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套餐”……在有限的条件下,我们尽量满足大家的需求。有的人离开隔离点时笑着说:“来时担心吃不饱,没想到胖了几斤!”
做好志愿工作必须细心。由于疫情形势不断好转,5月30日起,这个集中隔离点转型主要接收入境的隔离观察人员。我发现,由于入境人员的转运信息我们目前难以做到提前掌握,一些人员来隔离点时如果错过饭点,就要饿肚子了。
“能不能提前准备些物资?肚子饱了也有助于舒缓他们的紧张情绪。”我向点位负责人提议,得到了肯定的回答。果然,一碗热气腾腾的速食面,让不少从机场转运而来的人员感受到了温暖,对我们翘起了大拇指。
“饭哥”也有“铁面无情”的时候。不久前,一位隔离人员的朋友急匆匆地赶来,为他送上生活物资。“对不起,按照隔离点的管理规定,也为了确保安全,这些东西不能送进去。”我立即上前阻止。“就不能人性化一点吗?我可是大老远赶来的!”对方一听,情绪激动起来。我本着负责的态度,耐心地向他解释这些安全要求的必要性,同时也安慰他,隔离点的生活保障充足,能够满足隔离人员的需求。最终对方表示了理解。
其实,“饭哥”的工作不仅仅是这些。这段时间里,我还协助工作人员做好人员解除隔离观察、医疗废物统计、余氯检测记录等多项工作,看似琐碎,其实都是隔离观察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容不得一丝马虎。
走在前、作表率,对于纪检监察干部来说,这不是说说而已,而是在紧急时刻、关键时候挺身而出,展现出忠诚干净担当的铁军的风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