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创新实践内容
忙完农活,咱们去听廉洁“板凳课”!

【信息时间: 2019-09-05   阅读次数: 【我要打印】【关闭】

忙完农活,咱们去听廉洁“板凳课”!

 

箩里的蚕豆快快剥,地里的黄瓜快快摘,棚里的草莓快快采,最近,嘉定徐行镇劳动村的不少村民“提速”干农活,为的是赶上10点准时开始的廉洁“板凳课”。

村民徐秋珍阿姨家里的客堂间全村最宽敞,长板凳、短板凳、大板凳、小板凳,错落而自然地排成数排,平日里会客招待的农宅大客堂,此刻变成了清风徐徐的“悟廉巷板凳课堂”。

时间到!村里的阿姨老伯、青年小孩坐满了板凳,来自镇里的80后年轻纪检监察干部徐伟斌站在讲台前,用地道的乡音向大家讲述廉洁主题故事。

“别人送上来的黄金,没有第三个人知道,贪心之人可能会讲‘不要白不要’,大家猜猜看,杨震是怎么做的?”小徐《杨震拒金》的故事讲得引人入胜,板凳上的村民们轻声议论,前排的小朋友们已经按捺不住纷纷举手……

“廉洁文化建设不能‘孤芳自赏’,我们在工作中注重接地气,要让群众喜闻乐见。”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嘉定开展基层“月月廉”活动,要求结合群众需求,开展生动创新、具有顽强生命力的廉洁文化建设,徐行廉洁“板凳课”就是其中一项特色工作。

在徐行农村,家家都有客堂间,串门会客都在此,乡里乡亲坐在板凳上嗑瓜子喝喝茶,一天的劳累得到缓解。镇纪委把客堂间作为载体,利用村民们闲暇时段开设“板凳课”,向大家讲讲廉洁故事,说说反腐形势,清茶入肚,廉洁入心。

“如果只是念念本子、读读文件,村民是不会‘买账’的。”徐伟斌告诉记者,“悟廉巷板凳课”背后有一支年轻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走进客堂、走上讲台,把廉洁文化的理念转化为村民们能够理解的通俗语言,既有古代清官廉吏的感人故事,也有老一辈革命家的勤俭事迹,还有结合当前形势的宣传引导等等。“扫黑除恶‘打伞破网’是纪检监察干部的重要政治任务,我们正利用‘板凳课’向大家宣传黑恶势力‘保护伞’的主要表现,请村民们向纪委监委积极举报。”徐伟斌拿着准备好的讲义,认真备课。

去年起,廉洁“板凳课”向全镇10个行政村和4个居委会覆盖,受到群众喜爱。有村民评价,客堂间里听板凳课,不仅“闹猛”,而且感人。为了营造更加浓郁的氛围,镇纪委同时还在各个客堂间里设置了“廉政书架”,累计配送了300多册廉政主题书籍,供村民们课前课后阅读。

“长长宽宽的木板凳,也是我们和村民交流‘桥梁’。”徐伟斌说,通过“悟廉巷板凳课”,让纪检监察干部们有了一个新的交流平台,面对面听取社情民意,上门收集问题线索。徐行镇纪委书记沈育说,他们正在努力把“板凳课”从活动变为活“品牌”,在全镇村居间继续巡回下去,成为营造廉洁文化氛围的有力阵地。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