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倒的“村官”
——嘉定区古塘村原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
蔡刚违纪违法案件剖析
在当前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农村基层干部承担着越来越多的社会责任,然而,个别“村官”经不住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考验,经不住复杂社会环境和权与利的考验,跌倒在新农村建设和城市化进程中。嘉定区古塘村原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蔡刚便是其中之一。
蔡刚,男,1965年生,2007年5月任上海市嘉定区外冈镇古塘村党总支书记兼村民委员会主任。2012年11月,嘉定区纪委根据线索发现蔡刚在土地租赁过程中有侵吞青苗补偿费等职务犯罪嫌疑,并带回调查,后移交区反贪部门。经查,蔡刚利用职务便利,将公共财物8万余元非法占为己有;挪用7万元公款归个人使用;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收受他人贿赂达37万元。2014年2月20日,蔡刚因犯贪污罪、挪用公款罪、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六个月,并处没收财产15万元,追缴违法所得人民币45.7万余元。
“公务接待”变身“个人消费”,套取公款大肆挥霍
作风,看似无形,却无处不在;吃吃喝喝,看似平常,却不寻常。
蔡刚上任不久,就与当地一家土菜馆约定,凡是村里的消费,采用签单后统一结账的方式结算。
2008年12月,蔡刚以发票入账形式向古塘村村委会报销公务接待餐饮费十万余元,却只将其中的两万元用于支付所欠餐饮费,私自把剩余的八万余元占为己有,挥霍一空。2012年9月,该村结算历年公务招待费用时,依然以古塘村的名义再次确认拖欠这八万余元餐饮费。
根据村里的账目显示,至案发的几年间,由他拖欠土菜馆和附近鱼塘的总费用累积达到了90多万元,而这些费用,都以村里的名义向商家打了白条。
工程项目,利违规发包,抬高总价、坐收渔利
2007年,蔡刚被任命为古塘村党总支书记之时,也能照章办事,为村民办了一些实事。但随着村土地复垦工程的上马,手中的权力越来越大,支配的资金越来越多,他开始动起了歪脑筋。
蔡刚利用全面负责古塘村工作的职务便利,于2010年3月,将村里的鱼塘填平复垦工程发包给挂靠于某蔬运公司的臾某承接。之后,他与臾某里应外合,抬高工程总价,为的就是从中牟利。
根据臾某的证人证言,工程合同总价最终被确定为200万元,他将工程转包给了一个外地老板施工,扣除成本其盈利约158万元。2010年9月,在工程尚未完工的情况下,便支付臾某工程款80万元。
从工程立项到资金拨付,蔡刚欺上瞒下,成了“一言堂、一支笔”。为感谢蔡刚的帮助,臾某在收到第一笔工程款的当天,便陪同蔡刚到4S店购买了一部高档轿车,车价款及各类费用共计37万余元。
在蔡刚看来,老板已经获取了巨大的盈利,自己从其中捞点好处、分一杯羹,一点都不为过,甚至是理所应当。事后,为了掩盖索贿事实,蔡刚向臾某出具了金额为30万元的“借条”。
利用土地租赁,擅自挪用补偿费用
蔡刚在思想上放松要求,在行为上也愈加肆无忌惮,把党纪国法抛在了九霄云外。
2011年12月,他以古塘村村委会名义与一家公司签订了村里土地租赁的协议,该公司负责人据协议将七万元现金作为青苗补偿费及部分租金交给蔡刚。
然而,蔡刚不仅不把租赁协议交到村里,反而在村委会其他人员不知情的情况下,将这七万多元占为己有,并用于归还个人的借款。
之后,协议因故未履行,该公司负责人多次催问,蔡刚才于2012年10月,以个人名义向其出具了七万元的借条,掩盖其挪用公款的事实。
案件原因剖析
面对漫长的铁窗生涯,蔡刚追悔莫及,“出了事情到现在一直后悔,也可以说下半辈子永远是后悔,但是世界上是没有后悔药的。”“我对不起党组织,对不起我的家庭,对不起我的村民。作为一个反面典型例子,一个接受组织上的处理,第二要教育整个社会。我是一个失败者……”
“小官”为何“贪腐”?案件的教训令人警醒,也给人们留下了几点反思:
——价值观扭曲,把公权当做谋取私利的手段。当官到底干什么?这是要回答的根本问题。立党为公还是立党为私,执政为民还是执政为己,这是衡量一个干部好坏的根本标准蔡刚。蔡刚身为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本应以造福一方百姓为己任,而他却把追求生活上的满足、物质上的享受,作为人生追求和目标。用他自己的话说,“一个人思想麻痹了,没有满足感了。”蔡刚把功利主义、实用主义作为信奉的原则,将公权作为了谋取私利的手段,最后也栽倒了滥用的权力之下。
——“村官”权力集中,缺乏制度监督制约。随着农村城镇化加速推进,一些资源分配权力集中到“村官”手中。然而,作为我国社会管理的“神经末梢”,村官手中一些权力却没能及时关进制度的“笼子”,从而滋生了腐败的“土壤”。根据相关规定,农村工程项目应由村两委会集体讨论,但在本案中,实际都蔡刚一个人说了算。工程项目立项、招投标等程序成了摆设,在实际操作中没有执行到位。缺乏监督制约,小小的“村官”也会成“大贪”。
——作风涣散,逾越红线、突破底线。“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蔡刚正是由于平时作风松垮,情趣低俗,耽于享乐,热衷于吃吃吃喝、挥霍浪费,进而发展为伸出了不该伸的手,做了不该做的事,逾越了党纪的红线,突破了法律的底线。由此可见,作风问题往往为腐败埋下伏笔,“四风”到腐败只有一步之遥。正是吃喝方面的“小事儿”,伤了群众、误了事业、毁了干部,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身陷囹圄后,蔡刚这才反思到,“在外面没有体会到对自律两个字的理解,到了监狱后,觉得这两个字值得深思!”
重拳治理“小官贪腐”
笔者就该案专门采访了上海市委党校刘宗洪教授。他表示,基层干部是群众最熟悉的,身边的腐败是群众直接感受到的,所以说基层干部的廉洁直接关系到党的政治基础,直接关系着党的群众联系的状况。失去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党的事业和工作就无从谈起。
因此,必须出重拳治理“小官贪腐”。笔者了解到,近年来,嘉定区严查快办“村官”侵害群众利益的腐败案件,利用身边案例制作警示教育片,以案释纪,形成震慑。同时,着手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把制度的“笼子”扎紧扎牢,确保行得通、管长效。各基层党组织将从严治党落到实处,一级压一级,层层传导压力,开展“守纪律、讲规矩”教育活动,将新任村两委班子成员列入重点对象,严明党纪,要求村干部拿起纪律规矩这把尺子,量言行,拿起纪律这把扫帚,扫灰尘,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